首页logo右侧文字描述,后台修改!

王利刚:家校共育,蹲下来听孩子说话,站起来做孩子榜样

未分类 2024-11-05 浏览(3) 评论(0)
- N +

专题:2024年CC讲坛

王利刚:家校共育,蹲下来听孩子说话,站起来做孩子榜样

  由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,主题为“和而不同,思想无界”的CC讲坛第62期演讲2024年10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(北京玉泉路校区)礼堂举行。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利刚出席,并以《家校共育,蹲下来听孩子说话,站起来做孩子榜样》为题发表演讲。

  以下为演讲实录:

  大家好,我是王利刚,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,2007年我作为国科大的研究生,在这个礼堂听了很多次课,感谢CC讲坛给我机会,让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家校共育这个话题。

  我想从一封来信开场,今天上午,我刚从内蒙古回来,在内蒙我们有两个区县级示范基地,从2017年开始,我一直在那边做家校共育学生心理健康示范研究。我们项目里有个心语信箱,示范区的每所学校都安装了,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倾述心声的通道。这封信来自五年级的小学生,她说: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,我很苦恼却不知向谁诉说,学校有很多老师,回家后一个男老师,一个女老师,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,进门妈妈见面没有问我饿了吗,问的是作业写完了吗?有一次,我爸爸说作业没有完成就不要睡觉,那天我没有睡觉。我相信他的爸爸妈妈是爱她的,但是这种爱无法让孩子感受到。

  我走进这些孩子们的家庭,去听父母的想法。我给了他们很多卡片,让他们说说希望自己孩子是什么的生活状况,请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排个顺序,父母的喜好与孩子的喜好是反着的。家长们都很苦恼,说孩子回家进门不是找妈妈,是找手机,假期回家就玩儿手机,问我怎么办?我反问他们:他不玩儿手机,你希望他干什么?家长说:写写作业,看看书多好!!我说他们放学了,放假了,你们小时后放学放假干什么?他们跟小伙伴玩玩游戏,有时候还得去给猪割草。是啊,放学的孩子,放假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?

  我是八零后,在吃不上什么好东西,穿不上什么好衣服的农村,我们却很幸福。学了心理学、教育学之后,我进一步知道,小伙伴之间的游戏不仅带来了幸福和快乐,男孩用这些游戏提升力量感,女孩用这些游戏提升灵巧度,最最关键的是,这些游戏从来没有大人教,这是由孩子自己构建的生活,在这里他们实现了社会化。

  我原以为这些活动在农村社区还发生着,田野调查后,我发现这些活动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了。感谢我的岳父大人,亲手为我儿子削制了一个精美的陀螺,我和我儿子专门去商场的电子游戏厅前面玩儿了小半天,很拉风,围观的孩子很多,这就算是我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行动吧。如果在场校友有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,请您联系我,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申请个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在美国,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把枪,在我国,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。家长们很苦恼,孩子要手机怎么办,不给就干仗呀!我想说,孩子要的不是手机,是游戏,我们不应该挖空心思去阻止他用手机,而是要去丰富他的课后生活,去为孩子创建一个符合孩子心理发展需要的生活方式。

  2006年,我的导师高文斌研究员为了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,提出了一个失补偿理论,他的洞见是网络成瘾不是一个生理性的疾病,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,孩子沉溺于互联网是因为现实的生活环境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,于是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寻找补偿,但是虚拟空间的补偿又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的社会功能,补偿失败。为什么现实生活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呢,多维的评价体系被大人们破坏了,也许你家孩子是翱翔天空的鹰,你非要他游泳;也许你家孩子是善良的海豚,你非要他去天上飞。大人们齐刷刷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学业成绩单,不看他的体育能力,不看他的音乐天赋,不看他的领导力优势。这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的第一个方面,看到孩子的发展需要,尊重他的优势和兴趣,为他构建一个多元的生活方式。

  我强调一遍,我坚信每一个家长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。家长们也非常无奈,我们的教育焦虑,我们拔苗助长,我们殚精竭虑,都是过去二十年的教育氛围的必然结果。只要学不死,就往死里学,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类似的口号标语满天飞,邻居们为自己的孩子报了那么多班,我不入局,情何以堪!同事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向孟母学习,幼升小要搬家,小升初要搬家,中考了再搬一次,我不为孩子择校,愧对孩子。于是跟孩子说“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,家里其他事情都不用管”,结果孩子却说自己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,说不想上学了,委屈的家长们又说:“我累死累活,费劲心力送你去好学校,不都是为了你好吗?”孩子默默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。各位,这两句话有毒,请慎用!

  这是教育发展的好时代,也是教育发展的糟糕时代,好在大人们关心支持孩子们的教育,糟糕是因为大人们不懂孩子,不了解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,这是两门学科知识是每一个师范生都要学习的内容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们启动希望工程,今天,家长坐在孩子的身边,高密度陪伴,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共识。然而,对于家长来说,陪孩子写作业可是个高危的活动,心脏不好的不宜,脾气不好的不宜,孩子是慢性子的不宜。所以才有了“不谈学习母慈子孝,一谈学习鸡飞狗跳”。接下来,我给大家分析下被父母陪伴写作业的孩子们是什么心理状态呢?

  当孩子拿着94分的卷子回家,你会说什么?如果你说:天呢,你考了这么多分,这个题这么难你是怎么做出来了?恭喜你,你家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像奥尔兹的老鼠,这只老鼠大脑某个区域被植入了一个电极,电极只要一放电,这只老鼠就会感觉很欢快,就像你买彩票中了大奖时的感觉,就像你饿了吃到了美食时的感觉。这个电刺激让老鼠的快乐中枢被激活了,奥尔兹给老鼠提供了一个按压开关,每次按压都会引发电极放电,于是这只老鼠乐此不惫地按压起来,忘记了吃饭,忘记了疲惫。

  所以当你的孩子做正确的事情被你看到,被你鼓励和夸赞,他就会快乐地想要继续做更多正确的事情。当然,有的家长可能会说: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又丢分了,怎么这么粗心!很遗憾,这个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像塞利格曼的狗,塞利格曼把狗狗放到一个地板有微弱电击的笼子里,被电击的狗很痛苦,拼命挣扎,但是无法挣脱,就这样,这只狗被反复折磨了几次之后,又给它换到一个新笼子里,新笼子的地板,一半有电击,一半没有,中间有个挡板,狗只要用力去跳,就可以逃离电击区,遗憾的是,这只狗在原来的笼子里无数次挣扎都没有摆脱电击,因此它进入这个新笼子,并没有去逃离,而是趴在有电的一半地板上,呜呜咽咽默默忍受。这只狗出现了习得性无助,它抑郁了。

  当家长们坐在孩子旁边,敲击这桌子怒吼:怎么又错了,给你讲了多少遍了!你快点儿,别老磨蹭!正在学习的孩子就是在被电击,他的感受是恐惧、无助、沮丧。于是,慢慢地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就像塞利格曼的狗,不再挣扎,不再沟通,封闭自己,默默忍受。有多少孩子在过去十年在经历习得性无助,我想说有很多!

  对不同学段孩子抑郁流调量表得分,2009和2024年抑郁得分的中位数涨了10分,这个量表的最高分是60分,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变好了,但是心理环境变糟了。如果你有教育焦虑,你必须要陪自己的孩子学习,那我希望你能成为默默陪伴那样的家长,看到孩子正确的行为,并鼓励他,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,不吼不叫,耐心地提醒他二十遍。这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的第二个方面,要先肯定做的好的,再讨论做的不好的,正确肯定次数与错误提醒次数为5比1。

  当我用这个方法跟我上小学的儿子沟通时,在我肯定完他之后,还没有等我去提醒那些错误,他主动跟我说:其实有几个题我是粗心才错的,我是会的,我现在就给讲讲那几道错题吧!开心,那一刻我好开心,我看到了他的自觉,看到了他敢于面对和承担责任。

  什么是家校共育,我认为家校共育就是家长、老师、社会一起为孩子塑造一个能够满足他自主需要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的生活空间,大人们各司其职,老师是老师,家长是家长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,为孩子建设一个温暖、安全的家,满足孩子的归属与爱的需求;社区是孩子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的第一站,为孩子创建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;学校要帮助还是发展出能适应社会的能力,要能满足孩子的成就需要和自主需求。每个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某市某区某学校的某个班级里,班级是否温暖,是否有家长的感觉,是否能让人有价值,这才是学校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!为了给孩子创建一个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的环境,我与试验区可爱的老师们,一起创建了心理教育3F工作法。

  第一个F是家长会工作坊,让家长会开成真的会议,这不是教师的一言堂,是家长集思广益,协同共建班集体的会议,这不是学习成绩的通报会,是家长相互学习,相互支持的互助会。在家长会工作坊中,有一位男家长开完会,说这次会议让他认真思考了作为一个家长该干什么,他要带自己儿子在周末去打打篮球,去图书馆,去博物馆,让孩子涨涨见识。听了家长们的分享,我真的很开心,希望他们能少一点焦虑,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和视野。最让高兴的是,有一位家长说自己作为农民,总觉得自己无法给孩子榜样,但是通过工作坊与其他家长交流,他认为自己的勤奋踏实的品质也是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。只有父母用自己的工作为孩子树立榜样,孩子才能长成一个热爱劳动,热爱生活的好公民。

  我们的第二个F是学生主题班会工作坊,这些工作的核心功能是让孩子们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想法,让他们的想法能够被大人们看到,满足他们自主的需要,让同学们的关系融洽,让班集体的氛围更加温暖。老师们在工作坊中才真正看到孩子们是多么有创造性,看到孩子们对勤奋、积极、活力品质的赞许,同学们互相鼓励肯定他人,这是正能量的萌芽,是积极社会心态的基础。

  第三个F是家访,在这项工作中,我看到了很多可爱可敬的老师,走出校门,穿越广袤的草原,走进牧区家庭,去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,为家长的养育难题解惑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他们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,还要去想办法去化解学生父母之间的矛盾。孩子们步入社会的第二个重要榜样就是这些可爱的老师们。学为人师,德为人范,行为人表。

  我认为的家校共育,并不是老师跟家长联合起来约束孩子自由天性的释放,更不是逼迫孩子除了睡觉就是学习,我认为的家校共育不是让家长成为家中的老师,恰恰相反,应该是在学校多了一位爸爸妈妈,大家分工不同,学校的爸爸妈妈更关注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,家中大的爸爸妈妈更关心孩子的身心。家长从来不该是老师的延伸,更不该是督促孩子学习的助手,家长应该是孩子了解世界的触手,告诉孩子更多的可能性,孩子自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,拥有美好的未来!

 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焦虑孩子玩手机,用太多屏幕,在我看来,这些电子产品就是孩子链接外界的触手,为什么孩子喜欢这些产品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认识这个世界,而家长又只关心学习,孩子得不到回应,自然用其他方式获得满足。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哪呢?

  其实早在开篇我就把答案告诉大家了——蹲下来听孩子说话,站起来做孩子榜样。我认为这是新时代教育者应该有的姿态,无论你是家长,还是老师。我从研究生开始就一直在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,研究问题包括留守儿童的发展困境、青少年网络成瘾,我十几年研究和实践总结,青少年心理成长指导的关键就是这两句话。

  蹲在来跟孩子平等沟通,多了解孩子一点真实的需求,站起来言传身教,与其一味的要求孩子,不如多要求一点自己,我们家长要求孩子少玩手机多读书,我们自己做到了没有?

  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库伦旗的实验田,八月底荞麦花开,安代舞起,欢迎大家去那里看草原,看沙漠,看荞麦花。谢谢大家!

  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标签: